MeiK / TCP 的拥塞控制
Created 2018-09-16 Modifyed 2018-09-16

1578 Words

TCP 的拥塞控制主要由慢启动、拥塞避免、快重传和快恢复四部分组成。

Google 开源了新的拥塞控制算法 BBR,在实际应用中体验优于传统算法,但还没有得到普及。现在互联网上大部分的设备还是传统算法,因此传统的 TCP 的拥塞控制还有很有学习的必要的。

名词解释

开始具体介绍这些算法之前,需要先对几个名词进行一下解释

  • rwnd: 接收窗口,由 TCP 的接收端确定
  • cwnd: 拥塞窗口,由 TCP 的发送端视当前网络状况而定

rwnd 说明了接收端当前可以接收的最大数据量,cwnd 说明了当前网络情况允许发送的最大数据量。因此,实际可以发送的最大数据量就是 min(rwnd, cwnd)

慢启动

在网络中,如果某个路由器节点没有能够及时的将数据传递出去,那么这些数据将会挤压在路由器的缓存内,等待稍后处理。而如果挤压的数据量超过路由器缓存的承载量的话,多余的数据将会被直接丢弃。

为了防止大量的数据导致网络阻塞,一个新建立的连接在开始的时候会将 cwnd 初始化为 1,即只会发送一个 MSS 的数据,然后随着报文段被确认而逐渐增长。这也是慢启动这个名称的来源。

虽然起点很低,但是 cwnd 是指数级增长的,每次报文被确认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乘 2。

  1. 初始 -> cwnd = 1
  2. 经过一个 RTT -> cwnd = 1 * 2 = 2
  3. 经过两个 RTT -> cwnd = 2 * 2 = 4
  4. 经过三个 RTT -> cwnd = 4 * 2 = 8 ……

可见,虽然 cwnd 的初始值很小,但是增长极快,很快就会达到一个很大的数字。

拥塞避免

前面提到,慢启动的增长速度极快,因此如果一直使用慢启动的话,网络必定是承受不住的。因此需要一个限制来确保传输不会过快,这个限制就是 ssthresh,而这个限制的过程就是拥塞避免。

在当前的 cwnd 值小于 ssthresh 时,TCP 执行慢启动,以极快的速度增长。当 cwnd 值达到(即大于等于) ssthresh 时,开始执行拥塞避免。在此阶段,每经过一个 RTT,cwnd 将不再在原有基础上乘 2,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加 1。从而由指数增长转为线性增长。

如果出现了丢包

上面的两个算法确实能让 TCP 较快的开始,同时在某个阈值之后放慢增长速度,从而不至于爆炸增长。但是,线性增长也是在增长,当到达网络的极限之后,就会出现丢包。

当 TCP 超过 RTO 还没有收到对数据的确认的话,将会调整自己的发送速率,主要做以下几件事:

  • 将此次连接的 ssthresh 设置为当前 cwnd 值的一半
  • 将 cwnd 值设置为 1,重新进入慢启动阶段

快重传

以上的两个算法基本已经可以尽可能的提高网络的利用率了,但还是有可以优化的地方。网络环境瞬息万变,如果每个包的丢失都要等一个 RTO 才能重传的话,会浪费很多时间。

从我之前的博客《TCP 的滑动窗口》可以看出,TCP 会同时发送多个包,但对每个包的确认并不是这个包的字节编号,而是已经完整收到的最后一个包的下一个字节。

也就是说,如果发送了 1、2、3、4、5 五个包,1 到达的时候确认编号将是 2;如果此时 3 早于 2 到达,那么确认号将仍是 2 而不是 4。如果 2 丢失了的话,3、4、5 到达,将会产生三个编号为 2 的确认。

快重传就利用了这个特性,当发送端连续收到 3 个重复的 ACK 时,将会触发快重传机制。发送端立即重发丢失的包,然后进入快恢复阶段。

快恢复

  1. 将 ssthresh 设置为当前 cwnd 值的一半
  2. 将 cwnd 的值设置为 ssthresh + 3,加 3 是因为收到了三个重复的 ACK,表示有三个“老”的数据包离开了网络
  3. 之后如果继续收到重复的 ACK 的话,每个重复的 ACK 将导致当前 cwnd + 1
  4. 当收到一个新的 ACK 的时候,快恢复结束。将 cwnd 的值设置为 ssthresh,重新进入拥塞避免阶段

总结

TCP 的拥塞控制是一个自适应当前网络环境的算法,指数增长开始 + 持续线性增长也能均衡初始速度与网络压力。快重传 + 快恢复可以应对突发的丢包,保证连接不会因为少量的丢包而直接回到初始状态,在长肥管道网络环境中能提供理想的连接。

参考